基層改變,才能改變上面:台南老里長的「里長里民更新學」

發佈於|2021.10.15/作者|葉家均/攝影|喬蘭雅、葉家均、董芸安

 

鄭晴而不喜歡傳統,偏要跟別人不一樣。他不願鄉愿迎合所有看似理所當然的無理要求,更認為里民也要與時俱進,「更新」對里長職務的想像。里民的選擇,其實本身就是淘汰機制。「你唯有從基層開始做改變,才有辦法改變上面。」而關於里長的角色功能、不一樣的新思維改變,也未必非都得是年輕人領軍。
關於里長的角色功能、不一樣的新思維改變,也未必非都得是年輕人領軍,鄭晴而就是一個例子。攝影/喬蘭雅

一頭灰白寸頭,皮膚略帶黝黑,台語輪轉。今年 52 歲的台南市成功里老里長鄭晴而,身上乍看有許多「傳統」及「保守」的刻板標籤:父親從前是鄉民代表、自己做過後備軍人秘書、曾經加入又退出國民黨;但當他說起里長理念,卻發現他其實是個反差極大的人物。

鄭晴而不喜歡傳統,偏要跟別人不一樣。在成功里這個約 5,000 多人、土地面積廣闊,且因都市化而快速開發的大里,他不願鄉愿迎合所有看似理所當然的無理要求,更認為里民也要與時俱進,「更新」對里長職務的想像。

比如,第一個令人訝異的故事,就是他說自己當里長,從不辦旅遊。

把資源放在「對」的地方

「我都跟每一個里民說,很肯定地告訴他:在我的認知裡面,這個叫浪費社會、國家資源的事情,我是不接受的。上任就開始宣導:你旅遊,我補助你的款項是有限的,我的能力有限。政府也不可能撥很多給你。」

「再怎麼會去的就是那一群人。」鄭晴而說,參觀行程「你還要在(觀光工廠)那邊坐半個小時。我問你,這種旅遊的品質你接受嗎?你兒子接受嗎?如果你們都不接受,勉為其難地參加,那不是浪費社會資源是什麼?」

「我跟我的民眾教育說:我把這些錢拿過來,補助你(旅遊)的兩萬,我可以找一個很好的老師,教你怎麼把你的身體顧好,教你怎麼跟兒子媳婦相處,讓你的家庭圓滿和樂,這才是你真正拿得到的東西啊!你去(觀光工廠)那邊買東西,坐在遊覽車裏面走馬看花,時間到集合上車,又來個里長或議員上來致詞一下…」既然旅遊只有少數人能受惠,且經費有限,品質不盡如人意,那麼何苦為難彼此?

鄭晴而認為,與其如此,不如把錢花在地方建設、舉辦活動。這也是上任以來,鄭晴而以舉辦社區老人課程、音樂會、提供義診服務等活動為主的原因。在他看來,這些才是有意義的「投資」,才能真正凝聚社區共識。

「我都跟每一個里民說,很肯定地告訴他:在我的認知裡面,這個叫浪費社會、國家資源的事情,我是不接受的。」攝影/喬蘭雅

走自己的路,做好「市場區隔」

不怕做出里民可能不喜歡的決定,鄭晴而認為,村里長「千萬不要鄉愿」,更不需要連到人家裡除草這種私人事務,都得幫忙,必須存在公私之分,否則只會搞垮自己——「你去想:你幫他做,那你要不要幫其他人做?第二,你今天這一關,假使用公部門,或者你自己去執行這件事情,明天有沒有辦法繼續這樣?明年有沒有辦法繼續?…你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?」

「我常跟我選民說,我不可能做到一百分。」

對鄭晴而來說,里內發展的工作針對的更是主要住戶 —— 年輕選民。面對成功里內佔約七成的年輕族群,鄭晴而認為,「你做什麼事情,就是你的取向。你擺什麼東西出來賣人?我是擺年輕人的東西出來。」若里長工作是一種產品,這就是鄭晴而的市場區隔,爭取重點族群的選票支持與公眾參與。

比如去年,他在里內打造的第五座特色公園「牛稠子公園」,以鐵路車站為主題特色,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打卡拍照。這片原本雜草叢生的土地,從除草整理,到鐵軌怎麼弄來、車站怎麼設計,施工、尺寸、經費、物資運載等,幾乎都是他一手包辦、里民與志工協助完成。

「我做的公園,不喜歡走傳統路線。」鄭晴而讓月台不只是月台,也可以是表演舞台。至今,公園內已舉辦過三場音樂會。這就是一個擊中年輕人取向、不一樣的公園。

「你要做好市場區隔。」鄭晴而說。有些過時的「里長使用方式」,也或許是時候有所討論、更新了。

成功里內的第五座特色公園「牛稠子公園」,是以鐵路車站為主題特色,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打卡拍照。攝影/葉家均
「你要做好市場區隔。」鄭晴而說。有些過時的「里長使用方式」,也或許是時候有所討論、更新了。攝影/葉家均

由下而上的改變能量

「傳統對里長、村長的印象,除了選舉的模式你要調整,提升你的觀念,另外一個,里長應該選出來是要做公共事務的,我要營造一個好的環境。」

在鄭晴而看來,里長除了可以透過薪水等制度化的討論、政策的調整,去補足武器與裝備,避免囿於資源不足的老問題,另一個重點也在於要堅持走「對」的路——不綁樁買票,公私事務分開——以此教育里民的同時,也是在形塑選民面貌。

「說真的啦,民眾的觀念、民眾的素養是需要提升的。我跟你說,那你怎麼提升他?透過課程,還有我們的(LINE群組)貼文,互動之間、口耳相傳去提升他們的觀念。你不改變,你會害死你自己,做到死。」

里民的選擇,其實本身就是淘汰機制。「你唯有從基層開始做改變,才有辦法改變上面。」而關於里長的角色功能、不一樣的新思維改變,也未必非都得是年輕人領軍。

要堅持走「對」的路——不綁樁買票,公私事務分開——以此教育里民的同時,也是在形塑選民面貌。攝影/董芸安

分享給朋友
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twitter
分享在 telegram
分享在 email

希望台灣更多這樣的優質村里長?

支持《獨立村里長學院》建校計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