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 年參選時,當別人還停留在請吃炒米粉的競選方式,黃志杰不找柱仔脚、不拜會鄰長,他用自己拍攝的縮時攝影當作政見,割稻、插秧、日出日落、甲蟲與蟬,以鎮興里自然生態與人文影像為主,先從勾出地方認同做起。這也是要讓里民意識到:我們里原來有這麼漂亮的地方。

一個有著深厚田野調查功底的里長,能翻轉的社區之事也許能超乎你的想像。
桃園市平鎮區鎮興里的里長黃志杰,大學就讀景觀設計,研究所唸古蹟研究,尤其專攻客家建築與文化,累積豐富的地方文史田調功底;他也曾到南投做 921 大地震後的社區營造志工,出社會後則在台北做景觀設計師,後來到桃園縣府的城鄉局(即現在的都發局)上班,參與社區營造工程。
當他談起鎮興里,不管是長期得票率、里內人口結構、半農村地區的居民屬性等資料,黃志杰都信口捻來。乍聽可能還以為他只是紙上談兵、有些學者性格的分析狂,但其實這些都是他捲起袖子,用來實踐社區改造最好的武器與裝備。
屬性不一樣,你要對症下藥
比如 2014 年參選時,當別人還停留在請吃炒米粉的競選方式,黃志杰不找柱仔脚、不拜會鄰長,他分析:既然地方對政治相對冷感,那麼他的競選說明會乾脆先不主打政見,改播自己拍攝的縮時攝影,割稻、插秧、日出日落、甲蟲與蟬,以鎮興里自然生態與人文影像為主,先從勾出地方認同做起。這也是要讓里民意識到:我們里原來有這麼漂亮的地方。
不想發衛生紙,黃志杰改發絹印版讓里民帶回家 DIY,上面圖樣也都是與社區有關事物,比如社區土地公廟旁的大樹、老橋故事。有人拿回家後甚至自發去尋找絹印上的圖樣,重新認識地方。黃志杰說,一般會來拿競選宣傳品的都是老人家,當他們把DIY絹印版帶回家,小朋友看見有得玩自然開心,也會想拉著爸爸媽媽再去拿絹印版——這就是觸及中壯年中間選民的新路徑。

「你要知道每個社區的不同屬性,才能夠對症下藥 。」看似大膽的每個選擇,其實都有著事前充分的觀察與分析做基底。
黃志杰說:「每個社區有不同的社區體系,跟社區的屬性存在。像城市跟農村跟半農的地方,其實人民的素質跟素養也不太一樣。每個性質的社群,他所帶出來的社會氛圍不太一樣。所以你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剖它,不是永遠用炒米粉的方式去解剖。」
上任之後,黃志杰更以自己對平鎮的豐富田調為基礎,帶著志工做深入調查、訪談、導覽,舉辦地方文史小旅行,試圖讓里民更認同地方。比如:里內的茅園埤、八角塘等埤塘打水漂體驗活動,就是為了讓小朋友更認識不斷消失中的埤塘故事。根據不同參加團體的需求,他更客製化提供埤塘生態、地方故事、客家文化等不同導覽內容。

打造社區企業:中國有大媽,韓國阿珠媽,客家也有阿霸妹
當社區凝聚起來,不只可以做營造,更可以「創業」。前年開始,黃志杰透過勞動部專案計畫,以社區協會的基金,帶領開創了社區企業品牌「阿霸妹」。
阿霸妹是客家語中「伯母」意思的直接音譯。所謂社區企業,則是指以社區為基礎,結合地方特色、需求、資源經營的企業。選用阿霸妹作為核心形象,黃志杰說,是因為看了一本書,畫了日本一百種歐吉桑的樣貌、姿態、服裝和他們在做的事。
「這幾年其實很流行中國大媽、韓國阿珠媽,後來我覺得,其實大家談了很多客家女性,但沒實際上去談客家女性在做什麼。我們用『阿霸妹』去談客家女性、去談她們在做什麼事情、他們的食物,他們做的東西。」


舉凡手工提袋、 T恤、零錢包、口罩套…,阿霸妹的商品不乏傳統客家元素,又有新世代的文青風。大部分產品研發與製作,都有地方里民參與。黃志杰也談到一個有趣的「創業」觀察,他發現:地方有些新手媽媽在家顧小孩,但其實非常有設計或行銷的能力。所以布包的設計,就交給這些年輕人;手工製作則交給生產力極高的阿霸妹們。
「你也知道在那個年代,很多歐巴桑都是在紡織業上班。他們其實基本功力是很強的。…之前有一個包包,我們算好時間,比如一天可以生產出八個包包,一個小時縫一個,…拿一個禮拜的量給她,讓她回去做,結果她隔一天就全部帶回來了。她的速度跟精緻度是不會輸你的,但是她不會設計。」
凝聚社區的「創業」共識、精準抓出地方特色打造品牌、讓里民發揮所長參與經營,黃志杰說他也是慢慢摸索出來。
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,阿霸妹還要從線上走到線下,開設實體店。從重塑地方認同、以地方文史做社區營造,再到開創社區企業,黃志杰紮實的田調與社造組合技,正讓他實踐鎮興里的種種不可思議。
